第986章 宫锁心玉4(1/2)
\"抬头,挺胸,步子要稳,眼神要垂。\"景阳宫的老嬷嬷用藤条轻点姜琳的背部,\"宫女行走时不能东张西望,也不能完全低头含胸,要恰到好处。\"
姜琳咬着牙,头顶着一碗水,在庭院中来回踱步。这已经是今天上午打翻的第三碗水了。她现代人的走路习惯与清朝宫女的仪态要求相差甚远,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。
\"啪嗒——\"水碗又一次滑落,溅湿了她的绣花鞋。
\"哎哟,我的小祖宗!\"老嬷嬷拍着大腿,\"这都练了五天了,怎么还像个刚进城的乡下丫头?\"
姜琳弯腰捡碗,眼前一阵发黑——这几天学习宫廷礼仪几乎耗尽了她的精力。从晨起请安的姿势,到端茶递水的角度,甚至连跪拜时手指弯曲的弧度都有严格规定。她开始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宫女们大多低眉顺眼——在这种严苛训练下,任何个性都会被磨平。
\"嬷嬷息怒,我再试一次。\"姜琳揉了揉酸痛的脖子,重新放好水碗。
\"行了,今日就到这里吧。\"良妃的声音从廊下传来。她坐在藤椅上,身旁的宫女正为她打着伞遮阳,\"琳丫头过来歇歇。\"
姜琳如蒙大赦,连忙行礼谢恩。自从良妃病情好转,她就向康熙请求正式留用姜琳。出乎意料的是,康熙爽快地答应了,只是派了内务府的人来详细记录了姜琳的\"身世背景\"。
\"谢娘娘体恤。\"姜琳走到廊下,接过宫女递来的帕子擦汗。
良妃示意她坐下:\"学规矩急不得,慢慢来。我刚入宫时,光是学习如何行礼就花了半个月。\"
姜琳感激地笑笑。良妃对她格外宽容,不仅允许她在非正式场合坐下说话,还经常免去她的杂役,让她有时间研读宫中藏书。这种特殊待遇已经引起了一些年长宫女的嫉妒。
\"娘娘,您说皇上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同意我留在宫中?\"姜琳压低声音问道。这个问题困扰她好几天了——按理说康熙不会随便允许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接近自己的妃子。
良妃抿嘴一笑:\"我说你懂医术,能调理我的身子。再者...\"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姜琳一眼,\"皇上对你也有几分好奇。\"
\"好奇?\"姜琳心头一跳。
\"那天你来为我治病后,皇上特意问起你。\"良妃轻摇团扇,\"我说你是禩儿找来的民间医女,皇上便没再多问,只是...\"她顿了顿,\"派了人查你的底细。\"
姜琳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。内务府的调查记录上,她自称是苏州姜氏商行之女,家道中落后北上投亲。胤禩暗中帮她完善了这个身份,甚至安排了一个\"远房亲戚\"在京城接应。但若康熙真的派人去江南调查...
\"别担心。\"良妃似乎看出她的忧虑,\"皇上日理万机,不会在一个小宫女身上费太多心思。只要禩儿那边安排妥当,应该无碍。\"
正说着,外面传来太监的通报声:\"八阿哥到——\"
胤禩一身月白色长袍,腰间系着一条银丝纹带,步履从容地走进庭院。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,衬得他越发俊逸出尘。姜琳连忙起身行礼,动作比几天前标准多了。
\"儿臣参见母妃。\"胤禩向良妃行礼后,目光转向姜琳,\"姜姑娘近来可好?学规矩辛苦吧?\"
他语气轻松,眼中却带着询问——这是在确认内务府的调查是否带来麻烦。姜琳微微点头,示意一切安好。
\"禩儿来得正好。\"良妃笑道,\"我刚得了一罐上好的龙井,一起尝尝。\"
三人移步至凉亭。宫女们摆上茶具后,良妃便挥手让她们退下,只留姜琳在一旁伺候。这是他们心照不宣的安排——每当胤禩来访,姜琳都会被留下,名义上是伺候,实则参与他们的谈话。
\"皇阿玛昨日在乾清宫发了好大的脾气。\"胤禩压低声音,手指轻轻敲击茶杯,\"太子殿下醉酒闯宫,打翻了御案上的奏折。\"
姜琳倒茶的手微微一抖——历史上记载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,导火索正是胤礽的失仪行为。时间线似乎提前了?
\"太子近来确实行为不端。\"良妃叹息,\"皇上多次训诫,他却屡教不改。\"
\"这次不同。\"胤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,\"太子不仅醉酒,还口出怨言,说...说皇阿玛偏心,迟迟不让他参与重要政事。\"
姜琳屏住呼吸。这正是历史上废太子前夕的情景——胤礽对康熙的长期压制心生不满,最终爆发。
\"皇上如何反应?\"良妃问道。
\"雷霆震怒。\"胤禩摇头,\"当场摘了太子的东宫印绶,命人押回毓庆宫闭门思过。今早又召集群臣商议...可能要废太子。\"
凉亭内一片寂静。废立太子乃国之大事,一旦实施,必将引起朝野震动。
姜琳犹豫片刻,轻声问道:\"八阿哥以为...此事当真会走到那一步吗?\"
胤禩略显惊讶地看了她一眼——宫女本不该参与这类话题讨论,但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。
\"难说。\"他沉吟道,\"皇阿玛对太子失望已久,但废储关乎国本,不会轻易决定。不过...\"他声音更低了,\"若太子继续如此,恐怕...\"
姜琳想起历史上胤禩在第一次废太子后被群臣举荐为新太子的经历。那看似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,实则是悲剧的开始——康熙因此对他产生猜忌,认为他结党营私。
\"若真废太子...\"姜琳斟酌着词句,\"朝中大臣想必会推举新太子人选。不知八阿哥有何打算?\"
胤禩目光一凝:\"你怎知大臣会推举新太子?皇阿玛可能只是惩戒,未必真废。即便废了,也可能不再立新太子。\"
姜琳暗叫一声不好——她又说漏嘴了。\"民女只是猜测...历史上多有先例...\"
\"姜姑娘对历史倒是熟悉。\"胤禩似笑非笑,\"那你猜猜,若真推举新太子,会是谁?\"
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。姜琳垂下眼睛:\"民女不敢妄言。\"
\"但说无妨,此处只有我们三人。\"良妃温和地鼓励道。
姜琳深吸一口气:\"若真推举...八阿哥贤名在外,或有可能。但...\"她鼓起勇气,\"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\"
胤禩手中的茶杯\"咔\"地一声放在石桌上,眼中闪过一道锐光。良妃也微微睁大了眼睛——一个宫女敢这样直言不讳地评论皇子,简直闻所未闻。
\"好一个'木秀于林'。\"胤禩忽然笑了,\"姜姑娘不仅懂医术,还通权谋。难怪母妃这么喜欢你。\"
气氛缓和下来,但姜琳能感觉到胤禩正在重新审视她。她必须小心——展现足够的才智以获得尊重,但不能太过火而引人生疑。
\"我只是...读过些史书。\"她谦虚地说。
\"读过史书的人很多,但有见识的少。\"胤禩转向良妃,\"母妃,儿臣有个不情之请。近来儿臣整理奏折,需要个通文墨的帮手。能否借姜姑娘几日?\"
良妃会意一笑:\"只要琳丫头愿意,我自然没问题。\"
姜琳心头一跳——这意味着她将有更多机会与胤禩单独相处。虽然理智告诉她应该保持距离,但心底涌起的期待却无法忽视。
\"民女遵命。\"她低头应道,掩饰脸上的红晕。
离开景阳宫,胤禩带着姜琳穿过几道宫门,来到一处较为僻静的院落。这里不像其他皇子居所那般奢华,但处处透着雅致。书房外种着几丛翠竹,随风沙沙作响。
\"这是我的书房,平日处理文书的地方。\"胤禩示意姜琳入内,\"除了几个心腹,少有人来。\"
书房内陈设简洁,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满三面墙的书架,上面整齐排列着各类典籍。一张大案几上堆满了奏折和书籍,旁边的小几上摆着一套茶具。
\"八阿哥每日要处理这么多奏折?\"姜琳惊讶地问。
\"皇阿玛让几位年长皇子协助理政,每人分管一摊。\"胤禩随手拿起一份奏折,\"我负责户部和工部的一部分事务,主要是水利和赋税相关。\"
他示意姜琳坐下,亲自为她斟了杯茶:\"现在没有外人,姜姑娘可以畅所欲言。关于太子之事,你还看出了什么?\"
姜琳捧着茶杯,思考该如何回答。她不能直接说出历史走向,但可以引导胤禩避开危险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